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,中国电工技术学会、清华大学、华北电力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天津大学共同发起,三峡大学承办,施耐德电气独家冠名的“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”全国决赛在三峡大学圆满收官。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34个省、市、自治区375所高校的3075支队伍踊跃参与,78所高校的152支参赛队伍成功进入决赛,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学子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。 聚力产学研用,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“双碳目标”的要求下,能源系统正加快整体转型,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关键。其“源网荷储互动”的新模式,对整个能源系统的调节响应能力提出了多重挑战,亟需以技术创新推进转型。 为回应产业关切,本届大赛紧密围绕“面向双碳战略,探寻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”这一主题展开。作为产业技术的全球领先者,施耐德电气不仅为大赛带来了产业视角和行业经验,并设置了“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”,聚焦电力电子创新、电气智能控制应用和电力系统仿真软件,支持参赛队伍竞逐“双向直流隔离变换器”、“AI算法实现伺服系统的优化控制和运动轨迹规划”和“工业园区光储微电网的规划与设计”三大方向。施耐德电气的ETAP全新电气系统数字孪生平台也应用于大赛中,以沉浸式的新型电力系统开发环境和工具,激发工程创新,助力探索创新解决方案。 决赛现场,比赛火热进行 在决赛现场,参赛团队展示了一大批既具有深厚技术储备,又充满创新思维的参赛项目。大连理工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、暨南大学等高校的10支队伍获得硬件赛道特等奖;中南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合肥工业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8支队伍赢得软件赛道特等奖;浙江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东南大学的5支队伍荣获企业赛道特等奖。其中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参赛项目“面向数据中心48V供电系统的高降压比高效高密度XPU电源”、浙江大学的参赛项目“基于SOC综合算法的云边协同个性化电瓶管理软件”和“双向直流隔离变换器”分别赢得硬件、软件和企业赛道的最佳创意奖。其他参赛团队分获各赛道一等奖和二等奖。 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获奖队伍领奖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表示:“连续举办三年以来,大赛在各方的全力支持下,规模不断壮大。今年,大赛进一步响应产业需求,激励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解决方案。这一过程不仅有效激励了高校师生的创新实践,更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界和教育界的‘产教融合’,为各方创造了更多协作契机和更广阔的合作平台。”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致辞 作为大赛承办方,三峡大学副校长黄悦华指出:“本届大赛见证了各地高校团队非凡的创造力、扎实的专业知识、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,他们将知识和智慧转化为大量既富有创新精神,又具备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。希望以此次大赛为重要契机,广大师生在未来能够继续坚持创新,学以致用,为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。” 三峡大学副校长黄悦华致辞 产教融合,赋能人才培养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,要求各行各业以创新把握时代机遇,这对产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,亟需将教育机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,通过加强校企合作、深化产教融合,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与赋能者,施耐德电气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。植根中国37年来,通过赛事平台、企业定制选修课、师资培训、技术分享、实习实践、职业发展工作坊等各项举措,全面促进“产教融合”。目前,施耐德电气已与100多所大学及高职院校达成合作,每年有上万名师生在联合实验室中开展学习和科研。比如,施耐德电气与三峡大学共建ETAP仿真实验室和新型智慧配电系统创新中心,打造集教学、科研、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学习平台,加速创新人才培养,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。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,能源管理中压及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致辞 支持“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”正是贯彻“产教融合”的重要举措,赛后,获胜团队还将有机会参访施耐德电气智能工厂及研发中心,深入能源管理、工业生产、新能源等关键产业场景,加速职业发展。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,能源管理中压及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表示:“在迈向高质量发展和‘双碳目标’之路上,人才是关键动力。施耐德电气正通过全面的‘产教融合’举措,以自身领先技术与经验优势,广泛赋能各界伙伴。未来,我们希望能够与各界携手并进,深化合作,在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及绿色实践等领域不断探索,为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。” |